来源:南方都市报
前不久,鸿桥服装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说,“打比方说,一条裤子给人工加工费在国内是7元,在柬埔寨就只要4元,差了快一倍。”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太高,公司无奈将一部分简单工艺加工转移到了柬埔寨。出口市场的低迷,公司从2007年最高峰时的1000多人,下降到今年的200多人。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服装企业都说今年内外交困,日子很艰难。织彩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直言,“我觉得今年85%的服装企业都差了,肯定就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没有实力的就做不下去了。”
简单工序发去柬埔寨加工
国外订单不少,但公司已经不敢接了,因为接单有可能反而意味着亏损。鸿桥负责人说,“客户给的价钱不比以前少,以前10美元,现在还是10美元,但国内物价涨得那么快,用工成本在涨,人民币升值现在都到了6.13了,根本没钱赚。”甚至有些明知不赚钱的单也得接。“现在是看一单算一算,有些单稍微能回一点利润,就接。有些单没钱赚,有些单有钱赚,相互平衡勉强维持一下。”鸿桥主要的产品是裤装,包括牛仔裤、休闲裤等,国外市场主要在欧美。
“我们有把一部分工艺简单的放到柬埔寨,那边的人工成本肯定比国内便宜。”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尤其严重。“打比方说,一条裤子给工人的计件加工费在国内是7元,在柬埔寨就只要4元,差了快一倍。”
他还说,公司从内地供应物料、布料发往柬埔寨,由柬埔寨进行加工,再由柬埔寨出口到欧美。当然,由于东南亚的工艺比较落后,工人熟练度不高,公司只把一部分简单的加工部分放过去。
从柬埔寨出口欧美可免进口税
除了工费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税。从柬埔寨、越南出口到欧美,不需要付税,而中国出口进入欧美市场,需要交12%的进口税。
至于利润,该负责人说,如果国内退税不及时,公司每个月都会亏,“现实情况是,退税很慢,公司资金周转很困难。”
由于外销不景气,这家创办有20多年的老公司产能目前已大大缩减。以工人为例,2008年前公司最高峰有1000多名员工,但现在一线工人100多名,车位工人100多名,整个厂加起来只有200多名,这比去年又少了100号人。
[协会算账]
一件丝光棉利润从35元降至不到8元
惠州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说,“总的形势不太好。”据协会了解的情况,工厂不是缺订单,而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快,加上终端消费市场销售不旺。“包括纱、线、布原材料比较缺,价格也上涨了10%左右。”
他以丝光棉这类产品为例说,“以前丝光棉不包含人工,加工一件,纯利润能赚到35元每件,现在到了不除人工才8元每件。”国内消费市场疲软,购买力差,大家不敢下订单,另一方面,客户自身的库存压力也很大。
他还说,今年的业绩还得看圣诞、元旦、春节几个节日能不能冲刺一下。“这些节日容易冲量,促销季,如果卖得好的话还好,如果销售仍旧跟不上,库存积压会更大。”
据数据显示,2012年惠州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量11169亿件,出口12.89亿美元,产值171.15亿人民币。
[内销]
生产旺季不旺逾八成企业光景差
鸿桥负责人也想过转内销,但做品牌牌子不响,开拓市场太难。“内销今年也不景气,你看很多大品牌都不好做。”据他了解,很多内销的服装企业,在眼下的生产旺季却旺不起来。一位在惠州从事服装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说,下半年比上半年,比去年都差,量跌在10%-40%的都有。
老板调研:商场里服务员比客人多
“没人啊,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啊!你说服装企业怎么好得了。”接受记者采访时,惠州市织彩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惠州几个大商场刚转了一大圈出来,考察服装销售现状,但情况不容乐观。“终端销售很疲软,没有后劲了。”
虽然今年织彩的订单略有增长,但他直言,“增长都没有用。”客户库存非常大,下游服装卖不动,上游拖欠的应收账款已上百成千万了。“我觉得今年85%的服装企业都差了,肯定就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没有实力的就做不下去了。”
订单不缺但成本涨得太厉害
惠州市棉王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也直摇头,今年情况很糟糕,尽管当下正是生产旺季。他说,自己的订单比去年少了一点,但单还在继续下,具体变动幅度还不好计算。“人工一直在涨,人们虽然手里有钱,但就是不敢花,吃饭总归要吃,但穿衣服就可以节省,以前买四件,现在买两件,以前一件穿三年,现在穿四年。”
他称,今年原材料比去年同期也上涨了10%,整个产业链都在涨,利润却少了很多。“考虑赚钱是很难,熬得过去就算不错了。”有没有应对措施?“没有,只能熬。”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