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有近70%的纺织业企业已经或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数量庞大产业群集体迁移,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改变,在社会责任方面还有诸多影响。
比如,纺织业企业的员工责任问题,许多工人可以返乡,但同时在待遇方面会否发生改变?又如,纺织业企业的环境污染会否带入中西部,破坏当地生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此进行了一次调研,并于4月初在京召开了发布会。会上,“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这份报告涉及诸多有意思的社会责任话题,针对员工与环境责任均有论述。相关省份行业代表更是表态:“我们不会转移污染。”
东西部CSR有差异
供应链责任被视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纺织业企业在这方面履行的程度如何?调研报告显示,东西部的企业有明显的差距。在东部地区,有64%的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而在中西部地区,仅有32%的企业做到了这一点,恰好是东部的一半。
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东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理念、做法,随着纺织业企业大举内迁,将会改善整个中西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但情况也不是绝对的乐观。
调研报告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收益率相关。在东部地区,86%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较为熟悉,而中西部地区的比例稍低,为80%。
产业迁移的目标是企业盈利。但据报告显示,情况不够完美。早在2011年,东部地区多数企业的利润率超出4%,而超过60%的中西部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下。与之相对的是,有22%的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
专家认为,原因有很多,比如交通成本以及迁入地区的地方因素,此外,迁入地还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持和社会支撑系统。但从长远来看,东西部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企业的利润率会上升。
“企业只有赚钱了,才有可能在CSR方面投入更多,从东部地区带来的理念与做法才能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作用。但这有个过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帮助打工者回家乡就业
东部纺织业企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首先就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
“对我们来说,工厂搬到家乡,这不仅仅是就业问题,我们可以离家更近,就近照顾孩子和老人。也降低了来回的路费。”日前在京举行的一次农民工公益活动上,来自四川广元的农民工许小廷告诉记者。
许小廷曾在广东打工,干过纺织工人、建筑工人等多种工作,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和两位老人,他希望在自己的家乡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待遇低一点也能接受”。
事实上,尽管东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比中西部地区高,但其中的差距并不算大,而且,在中西部地区生活的成本更低,这让这些地方的企业员工对薪资相当满意。
纺织行业原本预计,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员工离职率会适当降低,这是因为就业岗位增加、技术熟练工人有发展空间所致。
但现实情况与预估相去甚远,调研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员工离职率并不比东部地区低多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介绍,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企业员工的跳槽成本不高所致。
此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因之一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压力,然而调研发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并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原因有三: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转移前后企业面临的共同困难;二是虽然转出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高于转入地,但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正在缩小;三是,在所有地区员工对于工资都抱有较强的增长期望。
“我们不会转移污染”
环境责任一直是纺织业企业受到重点关注的领域。
早在去年下半年,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5家环保NGO联合发布了第二期《绿色选择纺织业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资本密集型的染整环节,难以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且污染排放量很大。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印纺纱、面料生产、印染和成衣加工这4个主要过程中,印染环节水资源消耗占到85%,能源消耗占80%,化学品消耗占65%。
由于中国环境监管力度薄弱、环境诉讼困难、资源成本低廉,导致染整企业普遍缺乏节水节能、减少污染排放的动力,随之而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已显现。香港庆业集团旗下的浙江庆茂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庆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是玛莎百货的主要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被上述环保组织调查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工厂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次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80%的企业拥有达到环保要求的环境管理系统,东部地区的比例是86%。中西部地区只有16%的员工熟悉与环保有关的工厂要求和生产机制,而在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西部地区的两倍左右。
“我们希望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过程中,将环境责任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带过去,提升当地的环保意识。”前述专家表示。
而在发布会当天,东部省份某行业协会代表承诺:“我们不会转移污染,我们转移的是产业,并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发展产业。”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产业的转出地区还是转入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挑战的解决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提升都需要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价值链上的商业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共同的长期努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说,“此外,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趋势,我们认为产业转移更应从企业和区域行为上升到行业的有序布局,从产能转移上升到责任资产建设这一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