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服装辅料供应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虎门中美服装品牌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讲话的内容归结为:品牌的发展、品牌的合作问题。纺织服装行业品牌的产业升级,实际上表现的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其中的结构调整指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外销、内销两个机构调整问题。那么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随着中国市场发展,也随着金融危机在对国际市场的冲击,我们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结构发生一个持续的变化,我们出口的市场在整个纺织结构中在逐渐变小,按照最新数字,现在规模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我们内销的比例达到83%,我们规模以上的企业17%是出口,把规模以下的企业包括起来我们的比例大概是三七开,30%是国际市场,70%在国内市场。这个结构可以看出中国市场本身是我们整个纺织服装结构发展最主要的市场。
第二个是纺织服装产业的三大领域结构构。从整个的纺织链分成三大领域服装用、家用纺织品、产用纺织品。目前服装在我们整个的纤维消费里占50%,家用纺织品占30%,产用纺织品占20%。我们的纤维加工总量还要持续增长,去年我们全中国4130万吨,全世界8000万吨,占到世界的12%,下一步我们纤维的加工总量还会随着市场需要继续增长,保守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纤维加工总量突破5千一百五十亿万吨,达到5500万吨。2015年产用纺织品将增长到25%的比例。
还有一个是关于企业的效益增长的结构。中国纺织服装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入世,我们有三个重要阶段,1产业配套,产业配套使得我们中国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2.活力,我们现在是民营经济主导,国有成分不到4%。3.市场效益向好企业集中,三分之一的企业占据了行业98%的市场份额,最好的7%的企业占据了行业31%的份额。
针对以上三方面结构调整问题,如何进行改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思考总结出以下有四大战略: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
孙瑞哲会长讲到:“这四大战略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们服装品牌,我们也有很多思考,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很多调研,这个月初,我刚带领了一个中国纺织企业代表团访问了英国,考察他们的零售市场,也对于他们的服装品牌进行了相关的沟通,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可以从国外的服装企业得到一些借鉴,不过,国外企业的发展经历,不是完全适合我们国内的企业进行模仿。”
孙瑞哲会长还讲到“‘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互动,资源互补战略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姻,这是我们国内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一个很大的尝试,除了七匹狼等合作以外,香港YGM收购英国一家老牌企业在亚洲区域的业务,温州的企业收购皮尔卡丹在中国区域的业务。所以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过程中,将围绕着科技创新、人才对接、资本运营、渠道拓展、文化融合等,这些合作我们希望成为一种有质检的合作,质量的增长绝不仅仅是渠道的拓展,资本的增加,应该是基于一种共赢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可持续的发展。”
孙瑞哲会长分析说:“国际市场的消费格局,正朝着个性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零售业企业,都是在标新立异,中国的百货业也在努力的学习,因为中国的百货业在这些年也备受中国各行业的诟病,因为中国的百货业没有采取正当的商业模式。百货业也意识到这种问题,我们的百货业在向国外百货业进行学习。国外百货店自主品牌与设计师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这种模式为什么在国内不行呢,产品与资产作为一种有形的资产,但是对于外部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大家都担心,所以这种结合,并没有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再看看别的行业的成功模式,例如苹果,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设计力量来去开发自己的软件,他是最大程度的开放自己的品牌,最大程度的整合社会资源。这就给我们一个经验,就是怎么能整合社会资源来服务我们的商业模式,集社会资源于一体的创新模式,注定打败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创新模式。所以说我们所追求的简单的购并一些品牌绝不是目的,而是要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孙瑞哲会长最后讲到:“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发展规律,一方面要学习国外的现金经验,不过,我们的品牌发展要更强调标新立异,因为我们中国的市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机会,中国的市场也欢迎中国的品牌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中国的市场空白会让外国的品牌迅速的进入,但是,这种空白往往也会带来一种盲目的追逐,也就是说国外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成熟的市场一定是细分消费需求的锁定,另外还要与消费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中国市场的这种成长性,多元化,注定了我们有大量的市场机会,创新也是有机会的,这样的机会对国外的品牌也成立。国外的品牌谋求被并购并不足够,应该探讨合作模式的创新,除了购并以外,我们也可以在合作经营等方面做一些探索。亚洲的企业关心的是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欧洲的企业关心的是产品从哪里来,产品给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