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服饰报
核心提示:重新认识变化着的天道,以便我们在科学地应对大自然的变化中,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重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服装生产、消费、出口第一大国,对推进国际社会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更是中国服装从业者将神格化的“天”人格化的关键。
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虽使服装产品由遮掩、保暖的基本功能升华为情感、文化、时尚生活的消费品,但拥有着现代化资讯、设备、制造环境的服装生产商、经营者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理念,研发产品,包装推广品牌文化,研究市场信息流行资讯,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却始终难以摆脱来自大自然的约束。
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千年极寒”之说,让在上一个冬季坐失天寒商机的制造商、经销商们开始囤积冬装,只要呼啸的寒风声一起,欲搭“极寒”商机的商家心里反而备感“暖和”。可面对迟迟冷不起来的冬季和因地球变暖而盛传起来的“百年极热”说,让更多服装企业又被折磨得坐卧不安,甚至都无法按常规的时间节点做出经营的决策。
作为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天”,其广意为人类生存的大自然、天然宇宙,而对服装制造业来说,“天”则狭意为季节、气候。服装业的生产经营,多是按天气的变化和消费者购衣需求规律反季节规划实施的,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地球给大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不断出现的极端气候已使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规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该冷时天不冷,该热时天却依然冷。传统的服装上货时节,全因气候的变化而无法精准确定,习惯的备货规律,更因地球变暖而被扰乱。
重新认识变化着的天道,以便我们在科学地应对大自然的变化中,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重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服装生产、消费、出口第一大国,对推进国际社会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更是中国服装从业者将神格化的“天”人格化的关键。
不可否认,服装生产制造中的碳排放和深度加工整理的污染、服装商品过度包装物的污染、服装博览污染型地展示推广、服装营销中的浪费、服装过度消费带来的大量废弃物品等,在环境污染地球变暖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重产品的生产,只关注消费者的身材,不研究消费环境变化,忽略服饰文化的附加值,许多中国服装企业仍坚守着传统产品经济模式,严重制约着它们向品牌经济转型。
学习气候经济,帮我们重新认识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客观分析严重影响服装业经营决策的自然气候现状,以便我们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更加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种种情绪感受;学习气候经济,帮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发展行为,深刻认识作为世界服装制造大国在推动低碳环保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我们自觉融入生产、经营、消费的低碳经济中;学习气候经济,帮我们重新认识传统的制造文化,重新认识低碳环保的流行理念,以便我们摒弃过度设计、过度加工的陋习,在经营、消费服装最本质的价值中提升产业的时代发展水平;学习气候经济,帮我们重新依据自然变化规律更科学地制定经营决策,从而抓住国际时尚变化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建立全新生产美学观的力度,将低碳制造、低碳营销、低碳着装缔造成一种产业行为、一种时尚情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精神。
笔者认为,中国服装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加快发展节奏,履行大自然赋予的时代责任是可以多方作为的:
大力研发服装纤维的科学回收再生。随着纺织原材料价格的飚升和服装企业库存的增加,加大研发服装回收纤维再生力度已成为服装产业刻不容缓的环保、低碳战略工程。
积极创新低碳经营理念。倡导低碳制造文化、低碳博览文化、低碳营销文化,围绕新价值观下“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和“中国缔造”的跃进,将物质的创造与文化的创造结合起来,促进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向服装业的静脉物流要利润。从价值利用角度,对废弃物来源地到其加工、处理场所,进行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包括社会效益)相关信息研究、回收、分拣、净化、提纯、及焚烧、掩埋等加工处理,使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物流循环的生产流通领域。
创立时装银行。以时装品牌为中心,组织消费群体将衣柜中的富余时装集中储存,实行消费交流,扩大服装使用附加值,减少购衣浪费产生的污染。 升华为都市型时尚产业的中国服装业,如何在学习气候经济,履行产业时代责任中,向上、下游产业链传递产业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创新低碳消费作为产业发展的引擎和新动力,向经销商传达绿色营销的时尚文化,向竞争的业界同行展示企业不断崛起的希望,向理性的消费者显现品牌时尚迷人的魅力,向世界表达中国服装攀越国际市场制高点的信念?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