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
如果说“十五”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是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时期,行业比较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中国纺织服装大国的雏形显现,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十一五”,中国纺织服装业彷佛变得“命运多舛”起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飞涨、外部贸易环境多变等等。但即便在如此形势下,全行业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评价说,“十一五”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但更重要的是在“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应该更加谨慎地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会”上,行业协会领导与纺织服装企业家等就“十一五”行业发展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对未来五年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分析。
纺织服装业的价值贡献率大幅提升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更多是依靠“人口红利”、简单的加工贸易等因素做大,那么近年来,全行业已经在“阵痛”中逐渐清醒,开始选择走“调结构、转方式”的升级之路,从依靠数量的贡献向价值的贡献转化。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全行业的出口贸易增长中,其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从“十五”末时期的12.47%上升到“十一五”的55.51%,而数量增长的贡献率在“十五”期间是87.53%,到“十一五”则下降到了44.49%。各种纺织面料织物出口在“十五”期间出口额增长128%,其中数量增长贡献率为74.25%,价值增长贡献率为25.75%,而“十一五”的前四年出口增长35.36%,其中数量增长贡献率从74.25%下降到27.47%,价值贡献率从25.75%上升到72.53%。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这样的转变对于全行业非常重要,这反映出行业的市场应对能力、抵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十一五”时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例如,五年以来,限额以上服装批发零售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社会消费品平均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82.3%,贸易顺差增长了91.8%。
杜钰洲分析,纺织服装业在“十一五”期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成绩,其中一个原因是“十一五”是行业技术进步最快的五年。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期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均增加了近2倍;全行业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全行业1/3左右的重点企业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5年翻了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大纺织行业下的各分行业成绩也可圈可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化纤工业在过去五年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总量仍然保持了快速提升,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1%。第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行业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取得了突破,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等这些以前只有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纤维,现在基本上国内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第四,技术进步成效明显。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则将针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比喻为中国铁路的大提速。他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结构。从市场结构看,原来针织品大概70%依赖国际市场,30%为内销,但到了“十一五”末,内销约占到55%左右;从生产结构看,针织的纤维加工总量已突破了1300万,在整个纺织服装的纤维加工里占1/3;从表现看,目前以金额记的针织服装占全行业服装的55%,以产量计的大概占65%。
比较优势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升级
杜钰洲表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只不过全行业要促使比较优势的升级,即由简单劳动转向复杂劳动。从现状来看,目前行业内多数劳动者已经上升为知识型劳动者,其创造力大大提高。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全行业平均每个企业的用工数从2005年的272人下降到2010年的202人,用工减少了25.7%,而每个企业的销售额从人均5505元增长到7524元,增长了36%。全行业里,平均利润率大于3.97%的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在2005年的用工数为291人,2010年为235人;平均利润率小于3.97%的企业里,平均每个企业在2005年的用工是264人,2010年是184人。从这些数据来看,行业劳动利润创造的价值提高了,而人数减少了,正好说明行业具有创造性的工人相对多了。
杨世滨认为,“十二五”期间,针织行业产业资本显现出金融化趋势。随着企业财富积累以及能力的增强,会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并且投资从以往的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市场双优先;另外,行业企业的内部结构会涉及“交接班”问题,即会出现很多企业家二代,而在这种交接中,亦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杨世滨还表示,行业内还会出现“大企业化”倾向;产业集群化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将更加顺畅。而对企业内部而言,首先劳动生产率会提高,“我不认为针织行业中所有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品牌,更大量的企业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自己更快发展。”其次,他建议企业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内销上,充分重视销售网络和网络销售。“未来网络销售的潜力非常大,而且这可能对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据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介绍,2010年,“红豆”的营业收入为282亿,较2009年的223亿增长了26%。“我们发展的关键还是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的转变。比如,我们原来办厂较多,但是现在就要办研发机构,办连锁专卖网络体系。包括红豆男装的品牌系列,通过两端延伸之后,中间的生产全部外包,自己只做少部分,80%都是外加工,外加工企业达到了800多家,这样极大整合了社会资源。”
周海江认为,2011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内,对于行业来讲最大的挑战是通货膨胀,而这轮“通胀”又是刚性的。原因在于,农村有效劳动力的转移接近了尾声,并且日、韩、新加坡等较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种阶段。
面对“通胀”,周海江的建议是,“员工工资要涨得快一点”,“储备的材料要多一点”。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健民则认为,资金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最重要。因为国内纺织服装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在目前的情况下,资金对于每家企业都是考验。 端小平亦认为,资金对于行业、企业在2011年里的发展非常重要。他表示,2011年,化纤行业的流动资金可能较为紧张。“因为很多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都有所上升,这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来支持企业正常运行,但我们现在却处于银根紧缩时期。” |